PCB的電磁兼容測試設計方案


PCB的電磁兼容測試設計方案
引言
隨著電子設備的集成度提高、頻率增加和尺寸減小,電磁兼容(EMC)問題日益突出。良好的EMC設計不僅能保證設備在電磁環(huán)境中的正常運行,還能減少對其它設備的干擾。本文旨在詳細探討PCB的電磁兼容測試設計方案,并特別關注主控芯片的選擇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。
1. 電磁兼容測試設計方案概述
電磁兼容設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:抗干擾能力和干擾控制??垢蓴_能力是指設備能夠在電磁干擾環(huán)境下正常工作;干擾控制則是指設備在正常工作時不對其他設備產(chǎn)生不可接受的干擾。在高功率PCB設計中,這兩個方面尤為重要,因為高功率電路更容易產(chǎn)生和受到電磁干擾。
1.1 抗干擾能力設計
為了提升系統(tǒng)的抗干擾能力,設計PCB板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:
合理布局:
盡可能減少高頻率電子器件之間的聯(lián)線,降低它們的分布參數(shù)和相互之間的干擾信號。
一些電子器件或?qū)Ь€之間可能有較高的工作電壓,應增加它們之間的間距,以防放電引起意外短路。
熱值大的元件應留出散熱空間,甚至應將其裝在整個設備的底板上,以利于散熱。
依照電源電路的步驟安排各功能模塊的位置,使布局有利于信號流通,并使信號盡量高度一致的方向。
以每個功能模塊的關鍵元件為中心,圍繞它進行布局,盡量減少和縮短各元件之間的導線和連接長度。
充分考慮各元件之間的分布參數(shù),盡量使元件平行排列,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抗干擾性,而且外觀美觀,便于大批量生產(chǎn)。
走線設計:
總體原則是先布時鐘、敏感電源線,再布高速電源線,最后布不關鍵電源線。
在多層板走線中,相鄰層之間最好采用“井”字型多孔結構。
減少導線彎曲,避免導線寬度突然變化,為防止阻抗變化,電源線轉(zhuǎn)角處應設計成弧形或用45度曲線連接。
PCB板的最表層導線或元件離電路板邊緣距離不低于2mm,這不僅可防止阻抗變化,還有利于PCB夾裝。
針對必須鋪設大規(guī)模去銅箔的元件,應用柵格狀,并通過過孔與地質(zhì)結構連接。
短而細的導線能有效抑制干擾,但過小的圖形界限會增加導線電阻,導線的最小寬度可根據(jù)導線的最大電流而定。
接地與電源設計:
根據(jù)線路板PCB電流的大小,盡可能加粗電源插頭和接地線的寬度,降低環(huán)路電阻,同時使電源插頭接地線的走向和數(shù)據(jù)傳輸方向一致,有利于提高抗噪聲能力。
盡量采用貼片式元件,減少引腳長度,降低去耦電容器供電系統(tǒng)回路面積,降低元件分布電感的危害。
在環(huán)形變壓器前端加電源濾波器,抑制共模噪聲和差模噪聲,防護外界和內(nèi)部脈沖噪聲的干擾。
線路板的供電線路應增加濾波電容。
1.2 干擾控制設計
干擾控制主要是通過電磁屏蔽、濾波和接地等手段來實現(xiàn)的。
電磁屏蔽:
在高功率PCB中,通過合理布局,確保高電流路徑形成的環(huán)路面積盡可能小,以減少輻射干擾。
使用多層PCB設計,利用內(nèi)層作為電源層和地層,可以有效屏蔽干擾。
對于特別敏感或發(fā)射輻射的部分,可以考慮使用金屬屏蔽。
濾波:
在輸入輸出端口使用濾波器,可以有效抑制高頻干擾信號。
還可以使用電磁干擾抑制元件,如鐵氧體磁環(huán)、電感、電容等,來抑制高頻干擾。
接地:
良好的接地設計是EMC設計的基礎,應盡量做到單點接地,以減少地環(huán)路引起的干擾。
2. 主控芯片的選擇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
主控芯片是PCB設計的核心,其性能和特性直接影響整個系統(tǒng)的EMC表現(xiàn)。在選擇主控芯片時,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:
工作頻率和速度:芯片的工作頻率和速度直接影響其產(chǎn)生的電磁輻射強度。高速芯片會產(chǎn)生更高的電磁干擾(EMI),因此在選擇芯片時,應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,盡量選擇頻率較低的芯片。
封裝形式:芯片的封裝形式對EMC表現(xiàn)也有重要影響。一般地,貼片器件的寄生參數(shù)小于插裝器件,BGA封裝的寄生參數(shù)小于QFP封裝。寄生參數(shù)較小的封裝形式有助于減少EMI輻射。
電源管理:穩(wěn)定的電源供應可以減少由電源引起的干擾。低功耗、高性能的芯片在EMC設計中表現(xiàn)良好。通過合理的電源管理和濾波設計,可以減少其產(chǎn)生的電磁輻射。
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主控芯片型號及其在設計中的作用:
2.1 ESP32
ESP32是Espressif公司推出的一款低功耗、高性能的Wi-Fi和藍牙SoC(系統(tǒng)級芯片),適用于物聯(lián)網(wǎng)應用。
型號:ESP32
作用:
集成了Wi-Fi和藍牙功能,支持多種無線通信協(xié)議。
具有高性能的CPU和豐富的外設接口,適用于復雜的嵌入式系統(tǒng)。
在EMC設計中,ESP32的電源管理和信號完整性設計尤為重要。通過合理的電源濾波和信號隔離,可以減少其產(chǎn)生的電磁干擾,并提高系統(tǒng)的整體EMC性能。
2.2 STM32系列
STM32系列微控制器是STMicroelectronics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微控制器,廣泛應用于工業(yè)自動化、汽車電子等領域。
型號:STM32F030C8T6、STM32F303VCT6、STM32F051K6U6等
作用:
具有高性能的CPU和豐富的外設接口,支持多種通信協(xié)議和接口標準。
在EMC設計中,可以通過合理的布局和布線,減少其產(chǎn)生的電磁輻射,并提高其抗干擾能力。
適用于需要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統(tǒng)。
2.3 PIC系列
PIC系列是Microchip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微控制器,廣泛應用于工業(yè)自動化、汽車電子等領域。
型號:PIC32MX系列、PIC32MZ系列等
作用:
具有高性能的CPU和豐富的外設接口,適用于復雜的嵌入式系統(tǒng)。
在EMC設計中,可以通過合理的布局和布線,減少其產(chǎn)生的電磁輻射,并提高其抗干擾能力。
支持多種通信協(xié)議和接口標準,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。
2.4 AVR系列
AVR系列是Atmel公司推出的一款低功耗、高性能的8位微控制器,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、智能家居等領域。
型號:ATmega328P等
作用:
具有高性能的CPU和豐富的外設接口,支持多種通信協(xié)議和接口標準。
在EMC設計中,可以通過合理的電源管理和信號完整性設計,減少其產(chǎn)生的電磁干擾,并提高其抗干擾能力。
適用于需要低功耗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統(tǒng)。
3. 電磁兼容測試板的設計
在進行電磁兼容測試時,通常需要設計專用的測試板。以下是測試板設計的一些基本要求:
板厚:推薦板厚為1.6mm,在板角處可以加孔。
邊緣處理:板的所有邊緣參考地至少應鍍錫或露銅5mm,使之導電以便與TEM(橫電磁波小室)小室的參考地良好接觸。也可以選擇在板子的邊緣鍍金。
過孔設計:板邊緣的過孔應距離邊緣至少5mm遠。所有過孔直徑應根據(jù)需要設計,一般要求不小于0.2mm。
疊層結構:建議最小疊層為2層板,可根據(jù)測試系統(tǒng)的復雜程度、布局布線的復雜程度和信號完整性要求,采用4層板、6層板或更多層的疊層結構。
電源去耦和IO負載設計:需結合芯片的典型應用場景的推薦電路進行設計。
阻抗匹配:針對傳導耦合測試,對應耦合網(wǎng)絡的走線還需要保證50Ω的阻抗,使之與測試設備的特征阻抗匹配。
4. 測試與驗證
在完成PCB設計和主控芯片選擇后,需要進行測試和驗證,以確保系統(tǒng)的電磁兼容性。測試方法包括:
傳導測試:通過傳導耦合網(wǎng)絡測試PCB的傳導發(fā)射和傳導敏感度。
輻射測試:使用天線或橫電磁波小室測試PCB的輻射發(fā)射和輻射敏感度。
瞬態(tài)脈沖測試:測試PCB對瞬態(tài)脈沖干擾的抵抗能力。
靜電放電測試:測試PCB對靜電放電的抵抗能力。
通過綜合使用這些測試方法,可以全面評估PCB的電磁兼容性,并進行必要的優(yōu)化和改進。
5. 結論
電磁兼容設計是PCB設計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關系到設備的可靠性和穩(wěn)定性。通過合理選擇主控芯片、優(yōu)化布局布線、加強電磁屏蔽和濾波設計等措施,可以顯著提高系統(tǒng)的電磁兼容性。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,未來的EMC設計將更加集成化、智能化,以適應日益復雜的電子環(huán)境。通過不斷改進和優(yōu)化設計方案,可以推動電子產(chǎn)品向更高性能、更低功耗和更高可靠性方向發(fā)展。
責任編輯:David
【免責聲明】
1、本文內(nèi)容、數(shù)據(jù)、圖表等來源于網(wǎng)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,版權歸屬原作者、原發(fā)表出處。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,請聯(lián)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,本方將及時處理。
2、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(yè)目的。
3、本文內(nèi)容僅代表作者觀點,拍明芯城不對內(nèi)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,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,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。
4、如需轉(zhuǎn)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,請聯(lián)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注明“轉(zhuǎn)載原因”。未經(jīng)允許私自轉(zhuǎn)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