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aphcore發(fā)布全新IPU產品Bow系列,令人WoW的40%性能提升


原標題:Graphcore發(fā)布全新IPU產品Bow系列,令人WoW的40%性能提升
Graphcore發(fā)布的全新IPU產品Bow系列確實帶來了令人矚目的性能提升,以下是對該產品的詳細介紹:
一、產品發(fā)布與核心特點
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3月3日,Graphcore正式發(fā)布了全新IPU系統(tǒng)產品——Bow系列。
核心處理器:Bow系列采用了全球首款3D Wafer-on-Wafer處理器——Bow IPU,這是新一代Bow Pod AI計算機系統(tǒng)的核心。
性能提升:與前代產品相比,Bow IPU為真實世界的AI應用提供了高達40%的性能提升和16%的電源效率提升。
兼容性:Bow系列在提供性能提升的同時,價格保持不變,且無需更改現有代碼,確保了良好的兼容性。
二、技術細節(jié)與優(yōu)勢
3D半導體技術:Bow IPU處理器采用了全球首項3D半導體技術——Wafer-on-Wafer技術,由Graphcore與臺積電合作開發(fā)。這種技術能夠在硅片之間提供更高的帶寬,優(yōu)化電源效率,并在晶圓級別提升Colossus架構的功率。
處理器架構:Bow IPU中的Wafer-on-Wafer技術將兩個晶圓結合在一起,產生一個新的3D裸片。其中一個晶圓用于AI處理,與GC200 IPU處理器兼容,擁有1472個獨立的IPU-Core tile,能夠運行超過8800個線程,具有900MB的處理器內存儲。而第二個晶圓則作為供電裸片,通過添加深溝槽電容器,實現了更高效的供電,從而支持350 TeraFLOPS的AI計算。
系統(tǒng)架構:作為Bow Pod系統(tǒng)的組成部分,最新Bow-2000 IPU Machine采用了與第二代IPU-M2000 machine同樣強大的系統(tǒng)架構,但配備了四個強大的Bow IPU處理器,可提供1.4 PetaFLOPS的AI計算。Bow-2000可以完全向后兼容現有的IPU-POD系統(tǒng),其高速、低時延的IPU結構和靈活的1U外形尺寸保持不變。
三、產品系列與應用
產品系列:Bow Pod系列包括多個不同規(guī)模的系統(tǒng),如Bow Pod16(4臺Bow-2000和一臺主機服務器)、Bow Pod32(8臺Bow-2000和一臺主機服務器)、Bow Pod64以及更大的旗艦系統(tǒng)Bow Pod256和Bow Pod1024。這些系統(tǒng)旨在滿足從小到大的各種AI計算需求。
應用場景:Bow Pod系統(tǒng)能夠大規(guī)模地為各種AI應用提供真實世界的性能,包括自然語言處理(如GPT和BERT)、計算機視覺(如EfficientNet和ResNet)、圖神經網絡以及許多其他應用。
四、市場反響與合作
市場反響:Bow Pod系列在發(fā)布后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好評??蛻舭l(fā)現,在與配有Bow Pod系統(tǒng)的Mk2 IPU-Pod系統(tǒng)相同的峰值功率范圍內,各種AI應用的性能提升高達40%。特別是對于最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模型EfficientNet,Bow Pod16的性能比同類Nvidia DGX A100系統(tǒng)提升5倍以上,而價格只有一半,總體擁有成本優(yōu)勢提升高達10倍。
合作伙伴:Bow Pod系統(tǒng)已經與多家領先品牌的主機服務器廠商(如戴爾、Atos、Supermicro、浪潮和聯想等)合作,共同推動AI計算的發(fā)展。此外,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等科研機構也已經開始利用Bow Pod系統(tǒng)來推進機器學習和圖神經網絡的研究。
綜上所述,Graphcore發(fā)布的全新IPU產品Bow系列憑借其卓越的性能提升、高效的電源效率以及廣泛的應用場景,在AI計算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和市場潛力。
責任編輯:
【免責聲明】
1、本文內容、數據、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,版權歸屬原作者、原發(fā)表出處。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,請聯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,本方將及時處理。
2、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(yè)目的。
3、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,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,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,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。
4、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,請聯系拍明芯城(marketing@iczoom.com)注明“轉載原因”。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